师大  |  教育基金会
扎根新疆的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生李裕芳
时间:2015-05-12 14:19:52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0


扎根新疆的河北师大毕业生李裕芳

   李裕芳,女,中共党员,1933年5月生于北京市良乡县。1952年考取(天津)河北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前身)物理专业学习。1955年9月13日,她和八位同学响应党中央“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一同踏上了奔赴新疆的征程。

  到达新疆后,李裕芳先后在原区级机关干部业余中学、第一高级职业学校任教。1981年9月调至十三中学任校长一直到1993年退休。当时十三中学有二十多个班,一干多名学生,一百多名职工,是个比较大的新学校。整个学校像没有规矩的“野孩子”,教育、管理等无章可循,家长、学生、教师、干部,没有一个人谈学校一点好。家长埋怨学校误人子弟,学生说老师不好,老师也很委屈。当时谁都欺负学校,电业局可以停学校的电,周围单位可以找学校的茬,甚至有人砸坏了她办公室的玻璃。面对这一切,李裕芳告诫自己,埋怨是没有用的,只有靠大家团结一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改变学校的面貌。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所学校搞起来。

学校当务之急是建立规章制度,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就是全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过程。首先建立了教职工考核、老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职工管理制度和学生不迟到早退、上课注意听讲、按时交作业、遵守纪律、不抽烟和不喝酒等学生管理制度。一个学期之后,总结考勤,奖励了全勤到岗的教师,虽然奖品只是一条9元3毛钱的毛巾,但这象征性的奖励却把教师的工作态度区分开了。学校里有人议论,有人埋怨,但是大部分人都很高兴,不少人表示明年要争取全勤。

  李裕芳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年站稳脚跟,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三年她就提前把学校建设得大见成效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高中入学率不足30%,1981年、1982年也仅为10%左右,1983年初中升高中达40%,那一年该校的一个学生中考成绩500多分,当时是片区内几所学校成绩最好的。1984年该校的一个老师所带的初三一个班升学率达64%,超过某重点中学模范班主任的升学率。学校给她最高奖金60元。1985年另外一个老师所带的初三班升学率为79%。

  十三中的进步,大大鼓舞了师生斗志,大家看到希望和努力成果,进一步增强了信心,教育教学水平大有提高。1988年六个毕业班近三百名学生,取得了乌鲁木齐市第二、乌鲁木齐地区第六的好成绩,超过了重点中学的成绩,45%的毕业生升入了重点中学。1989年秋,市教委组织50多人的检查团验收,对十三中各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以优异的成绩评为“文明中学”。十三中从此彻底取消了落后的帽子,进入了先进学校的行列。

  在李裕芳的带领下,1991、1992年十三中又连续两年取得了市级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多项工作都在稳步上升。连续多年毕业率都在99%,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率都在40%以上。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都在议论:“没想到来了一个女校长竟然把学校搞好了!”

  李裕芳回顾到新疆后的“三个十年”人生经历,她说,第一个十年全凭自己的年轻和热情,吃了一些苦,也做了一些事儿。第二个十年正赶上“文革”,我在学校成了“头号走资派”,1973年我才重登讲台,1978年组织才为我平反。1981年我到了十三中,这十多年也是我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岁月。

  1993年,李裕芳退休后,受市教委邀请到教育局做了五年的督学,工作任务是到各学校考察,举办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等各种培训班。期间,写下了十万多字的讲义。离开市教育局后,她参加了自治区“老年科技协会”,经常外出进行调查活动。李裕芳的晚年生活十分充实幸福,她出版了新书《十三中的故事》,作为礼物,献给了十三中成立四十周年。

 李裕芳把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新疆,当有人问她后悔过吗,她回答:“当然不会后悔,因为我在新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生活得很好,我早已经把新疆当成了第二故乡。还有我的那些同学,他们也和我一样从未后悔过。”2005年5月,她在“扎根新疆五十年同学聚会”时写下诗歌《我和八位学友》,抒发了建设新疆的真实感受:

  我和八位学友,

  在奋斗中实现了青春誓言: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在边疆生根、开花、结果。

  这是我们来疆大学生的美好理想,

  它已经开花结果……


                                         李裕芳照片


版权所有©2013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冀ICP备18011017号-3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