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  |  教育基金会
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设计与建设
时间:2015-07-06 15:31:56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0

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设计与建设

1996年5月28日,合并后的河北师范大学,教职工凝聚学校向好的共识,奋勇争先的意识很强,也积累了诸多发展成就。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学位科研流动站、中国科学院院士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等教育高端的突破,折射和彰显出学校教学、科研领域的厚重样态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指向。但因学校合并而带来的校区布局分散、占地面积小等结构性矛盾,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瓶径。建设新校区的任务迫在眉睫,也成为师生员工的百年诉求和期盼。

2000年学校正式向省教育厅申请建设新校区,几经探索,新校区建设未能成型。2004年12月召开的河北师范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新校区建设的决议,新校区建设的决心落定。2009年4月8日举行新校区建设奠基仪式,打响建设理想校园的宏伟征战,百年梦想的新校区将在这一代学人手中成为现实。

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位于石家庄市东南大学园区的北端。北临城市南二环路,南接仓丰路,东接裕翔大街,西接建设南大街。新校区规划用地面积为1829亩,学生规模设计为30000人,规划总建筑面积84.39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79.040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5.350万平方米。

新校区规划理念

一、资源共享。本案设计规划,适应高等教育综合化、现代化发展大趋势;遵循学科融合、交叉、渗透、新兴、崛起等学科发展新理念;凸显科学研究领域团队协作新精神,注重师生的行为、情感、意念和心理体验。在高等教育大空间背景下,全面提出资源共享的概念。主要包括:学科群概念、公共教学楼概念、理科实验中心概念、公共绿地系统的共享概念、公共广场系统的全面共享概念、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概念等。二、传承历史文明,营造校园文化殿堂。借鉴传统建筑空间形式与造园意境,通过轴线、庭院、园林景观等手法的借鉴,营造新校园厚重的建筑文化内涵。在建筑颜色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东方美学精粹,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坚守练达、简洁、优柔的黑、白、灰流行色调,营造超凡脱俗的色彩意境,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建筑在画中飘流,人在建筑中定影的校园文化气色和艺术景观。三、厚重、沉静的规划气质。本规划创造了超脱于物质之上的教育回归精神,通过对历史、文化、精神的导入,定格厚重的建筑表象,以衬托厚重的教育气质。通过对教育意念、求知方式、创新感悟的导入,还原沉静的建筑格调,以合拍沉静的育才氛围。四、校园建筑的文化传承。百年校园所赋予师大学人的建筑主轴定位、对称原理、围合样态、园林景观、青灰色调、林荫大道等一系列校园建筑语言,在新校区建设中继续传承,使新校区继续流淌着百年师大校园建筑的文化血脉。

校园建设布局

一、“一环”、 “一线”、“双轴”、“多中心”的规划布局。“一环”:主教学区设置主要交通干道,形成由外向内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且相互关联的公共空间。同时作为学校景观环,与北侧濒临城市绿化带和中部贴近校园公共绿地相互渗透、相互呼应。“一线”:在校园的东侧以体育场、国际交流中心、体育馆、艺术中心等建筑与校园的东西主轴相垂直,构成东区南北方向的一条主线。“双轴”:在校园的东侧和校园西区北侧分别设置学校主要出入口。由东出入口一直往西延伸,经中心广场、图书馆等,形成学校的东、西轴线。由北出入口一直往南延伸,经中心广场、公共教学楼群等,形成学校的南、北轴线。“多中心”:为使学校资源利用达到最佳优化和最大共享,将相近学科的建筑成组设计,形成校园多个教育中心点。二、功能分区。功能分区从便于使用和分区需要出发,合理布局了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行政后勤区及预留发展区等。通过教育分区相互联系、教育功能相对独立、缓解校区交通压力、疏散密集人员流动、缩短活动半径等功能设计,使各区构成良好关系。三、道路、绿化、景观分析。道路分析;道路采用方格网的道路布局,平整、规则,并通过主次干道、人车分流等完整的道路系统,凸显交通顺畅、便利、快捷特性。绿化分析:校园内的绿化、广场与校园周边的城市绿化带相互渗透,相互依托,形成一套完整的绿化、生态、景观系统。设计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私密空间等多元化、立体化、多层次的绿化空间,使各类绿化交往空间交叉关联,贯穿于整个校园之中。景观分析;主要设计景园式景观、文化式景观、共享式景观、交互式景观等四种景观方式。通过吸收中国传统园林意蕴,承载文化信息元素,校园主体景观各功能群共享和主体景观向相关联功能群开放,实现各大功能群最佳均好性。

价值评估

一、资源共享评估。通过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及技术创新、优化管理,使校园保持最佳性价比常态,创造校园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最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二、低层价值评估。学科群概念的确立,使校园建设向集约化、模块化方向发展,各学科群在相对较低的层数和较少占地的情况下,提供完善的教育功能。与高层和组围式布局相比,大大降低了项目的成本投入。三、环境价值评估。采用复合式集群的设计理念,使得在用地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展现出丰富的校园景观。优良的景观给新校区带来可观的空间环境价值。四、管理生产力价值评估。通过对校园网、数据中心、智能控制、移动无线定位等社会各优良资源的整合及彼此关联资源的共享,发挥出管理生产力作用。五、技术生产力价值评估: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手段,解决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优的建设成果。采用的主要技术有:太阳能再生资源技术、污水源热泵采暖制冷技术、安防消防联动报警技术、工业自动化和远程控制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立体绿化技术、复合外墙外保温技术、自然照明技术、自然通风技术、中水系统和雨水收集技术、安防消防联动报警技术、综合管沟技术等,创建低碳、环保、生态型新校园。其综合价值彰显出经济、共享、智能、低碳等二十一世纪现代高校校园靓点。

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经过紧张施工和高质量建设,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分两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河北师范大学时光塔。后为图书馆,左为公共教学楼群,右为文科楼群。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教学楼南楼群


                                           河北师范大学东校门




版权所有©2013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冀ICP备18011017号-3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