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  |  教育基金会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军长征
时间:2015-07-10 09:37:45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0


文军长征——西安临时大学师生徒步南迁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是年9月,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及河南焦作工学院,合并组建西安临时大学。西安临时大学于1937年11月开始上课,至1938年3月,因战事吃紧,恐遭敌机轰炸,被迫停课。民国教育部决定将西安临时大学由西安南迁汉中。1938年3月16日晚,师生从西安乘火车,次日晨到达宝鸡。然后,师生徒步翻越巍峨秦岭,穿度险峻河谷,踏行汉中盆地,一路到达汉中。途中历经磨难,创造了“文军长征”的历史壮举。

原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参加南迁的师生有:家政系教授齐国樑、孙之淑、王非曼,历史系教授胡国钰等;与老师一同到达西安的女生约40人。

南迁途中,行军的组织保障机构是迁移事务委员会,下设:沿途布置委员会、运输委员会和膳食委员会等。膳食委员会主席由原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齐国樑担任。

全部学生都要徒步行走,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也要步行。师生所走的旧陕南公路大致是古代的栈道,宝鸡至汉中为古栈道的北段,路程500里,共八站,史称穷八站。全校编为一个大队,下设三个中队。行军以中队为单位,每队有安全员4人,多为体育系学生,他们荷枪实弹走在行军队伍的前面,保卫行军队伍并防猛兽袭击。行军列队为:先遣队为设营组、侦察班,中间为行军主力——中队,后勤保障队伍医务组、运输组及收容班等行军在队尾。

师生白天穿越秦龄、绕转峡谷、攀缘栈道,一路跋涉,不避风雨,极为艰辛。每个大队携带两天的给养,每日三餐,早、晚集体开伙,早餐为粥和馍,晚饭为干饭和合炖的汤菜,中午自带锅饼和咸菜。学校配置胶轮大车,用以运输粮食和行李。夜间,住有号定的民房、仰望星空的破庙、三面敞开的戏楼及苍凉的古墓河滩等。

亲身经历了这段不平常长途跋涉的朱兰训校友,在《秦岭行军》的回忆文章中这样描写:“当时虽然年轻,但心中却铭记一句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也就化眼泪为悲愤。抗战!抗战!直到胜利,决不罢休。……我们开始行军,每人背上了锅饼,跟在那荷枪的领队后面走,边走边唱……山势陡峻,景色绝佳,白云从身边脚下飘过,仿佛到了神仙境界,路旁有万尺深的山涧,潺潺流水声,不知名的鸟儿婉转歌唱,数不尽的珍花异草,艳丽宜人,我们串成花环,围在草帽上……。”动情的描写,似一幅画卷,使劳累的行军变的轻松浪漫。的确,每天行军群情振奋,战歌四起,这边唱,那边合,唱罢队伍的前方,唱后方。《义勇军进行曲》这部主战歌,天天行军天天唱。其他歌曲如:“枪在我们的肩膀,血在我们的胸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忘……”等也唱得此起彼伏。歌声、水声、天籁声,交织成和谐、沸腾的声浪,在群山环抱中回荡。蜿蜒的行军队伍,犹如雄纠纠、气昂昂的赴敌之兵,震撼群山峡谷,趋退袅无人烟的寂静。

师生到达汉中附近的褒城便驻扎,停止前进。学校领导到汉中寻觅校址。经过筹划,校址选定在汉中的城固、南郑、勉县三县,办学校舍各得其所。1938年4月,西安临时大学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设立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等6个学院。原北平师大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部分师生联合组成教育学院,在城固县城文庙一带办学。1939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又奉命改组,教育学院独立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仍在文庙办学。

文军长征,播撒下战时教育火种,彰显着文人自傲风骨,创下了大学长征文化。这段不平静的历史,永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回味。


                                   徒步翻越秦岭——前头队伍中的女学生

                     现存的城固县文庙——大成殿(文物保护建筑、现位于一所学校校园内)



版权所有©2013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冀ICP备18011017号-3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