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  |  教育基金会
寻访正能量 践行中国梦 访:罗进、赵洪、李玮、田贵森、王志耕、李海波、耿怀民、韩壮、马坤
时间:2015-10-28 11:42:29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0




寻访正能量,践行中国梦


     ——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汇编之优秀校友采访




                               共青团河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5年9月


目录


教育学院优秀校友——

...........................................................................2

法政学院优秀校友——

赵洪.......................................................................... 3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优秀校友——

李玮............................................................... 3

外国语学院优秀校友——

田贵森.........................................................................3

文学院优秀校友——

王志耕.........................................................................3

物理学院优秀校友——

李海波.........................................................................3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优秀校友——

耿怀民........................................................... 3

历史学院优秀校友——

马坤...........................................................................3






                                                   罗  进(左)

教育学院优秀校友——罗劲

罗劲  简介

罗劲老师在记忆和顿悟的研究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目前主要致力于综合利用各种行为和脑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认知规律和原理,并将其应用于促进人们的问题解决与情绪调节能力。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认知与学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心理科学进展》副主编等职。1987年进入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心理学专业学习,分别于1991年和1994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1997年担任心理所助理研究员,于1999-2005年期间先后在日本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从事人类认知的脑成像研究;2003年起担任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心理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与实验心理学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11年调入首都师范大学工作至今。曾主持科技部863计划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2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3项。发表第一或责任作者的SCI论文40余篇,有关科学发现已被写入国际认知心理学教科书。


罗劲:回归真实的心理学

教育学院 刘馨元

有幸参加学校举行的优秀校友采访暑期社会实践,我终于见到久闻大名的教育学院87级优秀校友——罗劲老师,并进行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面对面采访,让我对罗老师有了更多认识,也在这次交谈中更深刻地了解了心理学学术研究工作。罗老师为人谦虚和善,对很多问题的解答有深度和独特见解,此外,他幽默的言谈快速拉进我们之间的关系,让人感觉很有亲和力。

这次采访的问题主要关于罗老师的个人求学和成才经历、对学术研究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对同学们的期待和建议。在采访过程中,罗老师回想起自己的求学时光和科研道路,时而沉思,时而欢笑,他说自己是幸运的,一直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也希望莘莘学子们可以沉下心来,回归最真实的感受,慢慢摸索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1、选择心理学:兴趣与迷茫

回顾最初选择心理学专业并作为坚持从事的事业,这一路上罗老师也曾有过迷茫和动摇。最初在中学阶段对文科和理科都很喜爱的罗老师在文理分科问题上犹豫了很久,出于对现实的考虑选择了理科,高考填报志愿时发现心理学专业兼有两种学科的特点,虽然当时我国社会上了解心理学的人很少,也没有专门相应心理学行业的工作,但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罗老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兴趣。聊到这里,罗老师比较欣慰地说,现在心理学专业很流行了,变成了热门专业,人们或多或少都懂一些心理学知识,也有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心理学。但是很多人是出于兴趣爱好来学习心理学,很少有人将其作为一生要从事的事业。

在进入心理学领域学习之后,也曾因为迷茫而有过动摇。在罗老师读博士二年级时,正值社会上“下海热”时期,读书相对比较清苦,而且当时对认知心理学领域也感到迷茫,觉得它跟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也看不出来它对将来有什么用,所以当时对学术本身和自己将来的前程都感到迷茫。但是机缘巧合,在博士毕业后接触到当时国际前沿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顿时感到很兴奋,因为通过这个技术可以直观地研究人脑,不像之前的研究很受限制,所以坚持继续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

罗老师说自己是一个追求兴趣、喜欢创造性工作的人,他在选择专业和事业时都以自己的兴趣作为导向,也曾经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动摇,但最终都会忠于自己兴趣,在快乐中坚持自己的事业。

2、学术研究:回归真实

谈论到心理学学术研究方面的话题,罗老师显得很高兴,很愿意跟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学术道路上的经验和体会。首先,罗老师坦言,相比现在的学生而言,自己上学时比较自由和轻松。但是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困难,当年的温饱问题犹如现在的学习压力,所以同学们也不必抱怨。面对这样的现状,罗老师的建议是不要太累,因为长期疲劳容易积累负性情绪体验,长期如此容易产生倦怠。

另外一个重要的建议是,从事心理学研究要回归真实。这里的真实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自己认为哪些研究问题是真正有价值的;二是现实生活,我们的社会最需要什么研究主题。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让心理学研究回归真实,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真正有价值、有创造性的研究问题,才能不轻易被数目众多的参考文献束缚或影响。当然,在读硕士或博士期间,尽量将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兴趣或社会现实联系到一起,如果实在做不到,还是要专一从事导师擅长的领域。因为心理学范围很广,以后可以慢慢了解,在具备一定学术素养的基础上,先回到自己的真实感受,再从中归纳和升华出可研究的问题,这时对概念和问题的理解才比较清楚。

这里要讲到罗老师个人的例子,我们熟知罗老师的顿悟研究,但其实“记忆研究是我的本行,顿悟研究是个人兴趣,二者之间也存在关联,记忆研究的训练有助于后来实现对顿悟的研究”。罗老师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元记忆,博士毕业之后仍然做与记忆有关的研究,幸运的是1998年左右接触到fMRI技术,为了设计出实验任务来有效地激活脑内负责行程情节记忆的关键神经结构——海马,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查阅工作,无意间发现海马损伤的病人可能会伴随问题解决中的“顿悟”效应消失的现象,从而想到可以用猜谜的方法来研究顿悟问题求解,并通过脑成像技术发现了海马在顿悟中的作用。所以,罗老师对顿悟的探讨最初是为了研究记忆问题,并引入自己感兴趣的顿悟问题,将记忆和创造性思维联系到了一起,并大胆假设海马是记忆和创造性思维的共同关键神经结构,因此在顿悟领域做出突出的开创性贡献。所以兴趣会引导我们提出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但是在有机会从事感兴趣的研究之前,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的工作,才有可能慢慢发现并实现自己的兴趣点。

3、期待和建议:热爱科学、辩论问题

问及对现在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期待和建议,罗老师表示“对现在的本科生有一些担忧”,这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商品极大地丰富的时代,年轻人不容易对学问和抽象的理论产生热爱。因为理论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因物质生活相对匮乏而不得不通过个人的想象力从而实现间接的心理满足的过程,而现在物质生活、很多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都会很容易地被实现,因此,人们不再热衷于需要通过想象力来费心费力地构建一个虚拟世界也属正常。但实际上,在这个强调个人体验的时代,心理学更有事情可做,因此期待我们专业的同学们尽可能更多地发挥心理学专业的作用,探索人们的心理感受和发展,关注时代需要的研究方向,比如健康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或者与中医等学科相结合的本土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的问题来自于现实,往往模糊不清,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概念那么明确,因此需要经常讨论和辩论才能真正搞清楚。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少有讨论或辩论的环节,闭门造车的方式不适合心理学研究,所以希望同学们更多地在辩论中发现和澄清问题。

最后,罗老师为母校送上殷切的祝福。他说“母校有一百多年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学风踏实、治学严谨,新校区也给同学们创造了更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母校的心理学专业更是全国开设最早的高校之一。衷心希望母校越办越好,希望教育学院和心理系越办越好!”

和罗老师聊天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过程中也充满了顿悟体验。感谢罗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们介绍宝贵的求学经验和学术感悟,希望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回归最本真的真实,希望心理学工作者对科学研究一如既往的热爱,希望罗老师的感悟和建议可以落实到每一名心理学学子的心里和行动中!


                                               赵  洪(中)

法政学院优秀校友——赵洪

——法政学院2015年赴河间社会实践队

7月17日下午,法政学院2015年赴河间社会实践队在离开学校赶赴河间前夕,有幸采访到了我校优秀校友、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1985届毕业生、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赵洪老师,她面容慈祥,举止优雅,谈吐幽默,亲切而发人深省的话语让人如沐春风。赵老师同实践队的三位记者促膝而谈、开诚沟通,就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以及人生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采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采访中,赵洪老师讲述了她从教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在1985年从师大毕业分配到石家庄二中后,她首先从班主任做起,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一路走来很辛苦,但也很快乐,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从开始时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驾轻就熟;从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坚定,她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最壮丽的教育事业。

作为石家庄二中党组织的一把手,她带领石家庄二中的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在现在河北省名校竞争压力巨大的环境中,石家庄二中没有盲目搬抄有些中学大训练量、高压力、高强度的教学模式,而是坚守自己对教育的正确理念。她相信,只要教师遵守了教育规律,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加大力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做足功课,仍然能取得不俗的成绩。石家庄二中用高效课堂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在这种办学理念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以赵洪老师为代表的人民教师对内心教育理念的坚守。

赵洪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教育就是去培养一个正确、出色、高尚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学生好就一切都好,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好、身体素质好、家庭关系好、人际关系好的人。造就政治领袖、科技精英、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就必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上去,绝不能只以高考成绩单为教育的唯一目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以赵洪老师为代表的人民教师对学生、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在谈及到现在大学生的情况时,她与大众的评价很不一样。她说,从观察在石家庄二中工作的毕业生来看,现代大学生并不是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大部分大学生很有思想、很有见地,在工作能力上也确实非常强。有很多刚入职的大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就能独当一面。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普遍的存在一些问题,她告诫在校大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求学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大学生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把四年的大学时光利用好,能够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奠定一个基础,为将来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在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以赵洪老师为代表的人民教师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责任和担当。赵洪老师认为,大学生要树立责任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不虚度光阴、不辜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规范;其次,对他人负责,要慎笃、慎微,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第三,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第四,对集体负责,在集体中做出贡献;第五,对国家负责,承担起一代人的历史责任;第六,对人类负责,为人类永续发展贡献智慧。

在谈到大学生初入社会时的迷茫期时,赵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在面对刚进入工作岗位时的不知所措,一要用心,对工作用心,充分地把自己的业务搞好;二要虚心,虚心地向前辈请教;三是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一个教师来讲,要想得到同事和学生的认可,重中之重就是把自己的课讲好。

在采访的最后,赵老师给了在校大学生几点建议,一是要把学习搞好,二是要把人际关系搞好,三是要做到创新,同时,还要多读书,要博览群书,充实自己。要锻炼自己,提升能力,把人际关系搞好;要落落大方、张弛有度;要善于合作,善于展示。总的来说,赵洪老师非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以对学生、对社会、对民族高度负责。




                                                   李  玮(左)


李玮,石家庄市晋州 河北博伦特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北大学教授。

简介:已过不惑之年的李玮,是2010年河北省支持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中唯一一名归国留学创业人员,是加拿大国籍的归国博士。曾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合成化学工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合成化学博士后,在国内外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研发出新化合物近百个、有机化学反应物3千多个。2009年时,为了将自身所学变为“中国制造”,李玮经过多番考察,选择了晋州作为创业基地,拿出多年积蓄并以房产作抵押开始在晋州市马于工业园区创业。

聚集在“自主创新,做世界最好的医药企业”这杆旗帜下,企业先后吸引了海内外四位博士前来加盟“抱团创业”。李玮和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引进来的博士生导师邢新会等三位博士负责公司技术研发和技术支撑;另外两名博士分别在美国、日本负责国际市场开拓和销售。

李玮和他的博士团队自主研发的产品,以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手性药物中间体、药物合成研究、酶催化和手性合成为主要产品和核心技术,现已拥有十几项可以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技术,其中化学方面最前沿的技术——手性化合物研究已走在了世界前沿。目前,投资4000多万元的河北博伦特药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预计年销售收入可实现2亿元,利润3500万元。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后,总投资将达到1.33亿元。现在,河北博伦特药业有限公司已与欧美、日韩等地多家公司建立了技术和商务合作,在国内也与石药、华药、白云山制药、齐鲁制药等名企建立了技术合作和产品销售渠道。

李玮博士是我校化学系81级本科生、85级研究生,是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河北省首届海外留学人员“百人计划”创业人才、省级特聘专家,省委省政府咨询决策委员会委员。

访谈内容摘要

l      我们有了解到您的求学与求职的经历非常丰富,海外留学深造,拥有众人所向往的工作与社会地位,您是如何毅然决然放弃机关工作向学术梦想前进,学成归国扎根石家庄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1988年硕士毕业后,河北省科委工业处工作,后来还曾担任过省海洋局副局长。那时我经常白天上班,晚上到河北师大化学系做实验。由于对所学专业的痴迷,1995年辞去了公务员身份,自费去日本留学,4年时间,获得了东京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9月份,到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做了一年半博士后,供职于一家化学公司,并加入加拿大籍。2005年,已在加拿大定居并购买了房产但毅然决定带全家回国发展;放弃了上百万元年薪的上市公司总工程师职位,创建了公司。在加拿大时,我甚至能想象到自己20年后退休时的生活情境。在那儿的工作很安逸,但时间一长,总有漂泊的感觉,空虚感也与日俱增。学了一堆东西,你不把它发挥出来,永远在实验室里转,很多想法没法实现,逐渐会磨灭了梦想,这让人特别没有成就感。之所以选择回国创业,一是因为‘根’在这里;同时,国内的投资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以及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起来的方便,都是国外没法比的。

l      您在回国刚刚起步发展公司一定遇到了很多阻力,您当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走向今天的呢?

刚起步困难肯定是有很多的,譬如资金,人力,技术支持等等,但是我当时建企业是对于创业有了很深的认识的。我上学就不用说了,基本把各种学校都上到了,学校里学的知识等等都了解的很透彻了,在工厂里工作的经历也让我了解了化学工程具体是怎样实现与完成的,实战也可以就位了。开始困难很多,但是我自己心里是有底的,我对于企业的管理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并且我将所有的资产都压在了公司上,并且公司在起步阶段就已经有了国外的订单,这是公司很好的开端。

l      您对您现在的员工有什么样的要求与准则,您在招聘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么?

这个公司资历还不够深厚,建在了我的故乡,这个晋州的一个镇里,周围都是农村,农田,年轻人现在都愿意到城市,不是很愿意来这里。对于年轻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我的入门要求不会定的很高,因为现在年轻人的性情是不稳定的,很多年轻人来些日子吃不了苦就会放弃,所以我给年轻人的机会是很多的,起点低,但是对于有些工作经验,研发型的技术人员就会非常严格的把关,品德,性格,技能,知识各个方面全面考虑,为公司,为员工全面考虑。

l      您对当代本科毕业生的毕业流向有什么意见,创业、留学、考研、就业这些方面您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指导?

关于创业,我并不鼓励年轻人去做这件事,其实现在的年轻人都还没深刻了解到创业创的“业”是什么,若说创业,自己摆个地摊,开个餐馆,某种程度上并不算是创业,这个“业”,不是单单的一个业绩,一份赚钱的方式。我是经历了考研,就业,出国留学,最后当我明白这里面所有的事情与原理时我才开始自己开辟一片天,这是我这个人比较好学习,好研究的一个性格所引领的。我是比较爱钻研的人,喜欢把事情做透,学以致用。

l      您对当代的大学生们有什么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建议?

学生一定要什么都要学习,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当时我还是学生时,曾任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排球队队长,代表学校参加很多全国性质的比赛,京剧我也是一绝,不做便不做,一做就是最好,京剧学成后便是一霸,任何晚会都有我的出席,这就是说我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学习技能,学习知识,我的生活很丰富,充实而美好。大学生就要玩什么玩就玩得漂亮,学就学得透彻。




                                                     田贵森(右)


田贵森教授

2015年8月31日,我有幸代表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去北京师范大学拜访了知名校友田贵森教授。田教授非常亲切的与我交谈,认真与我探讨各种问题,现将访谈过程具体记录如下:


田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师大的学习工作经历。


田教授:我1969年1月到正定农村插队落户,在农村劳动了近5年,1973年经推荐,并参加当年的高考,得到上大学的机会,到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成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我的英语水平并不好,非常感谢河北师大外语系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帮助我不断进步,1976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

   我在外语系先做了两年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在做辅导员期间,我同学生一起听课,跟大家一起学习,业务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79年后开始从事英语专业教学工作,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没有放松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学习,只要有机会就去进修:在本系参加过两期教师进修班,1980年考取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师训班进修学习。1984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研修班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我去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做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一年,获优等硕士学位。1994年,我到北京大学外语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胡壮麟教授。这些经历都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2001年我受聘北师大,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我在河北师大做学生3年,当老师30年,概括我的经历和体会,就是:做学生刻苦学习,当老师努力工作。是河北师大培育了我终身学习的愿望、能力,并无私地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思源感恩,我由衷地感激河北师大对我的培养。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后,经常留恋和怀念母校,有机会就常回去看看,也经常与母校的老师合作,发表一些学术研究论文。我会永远铭记我是河北师范大学这棵大树上结出的果子,我取得一切成就都源自河北师范大学为我夯实的发展基础,我从心里仍然认为自己是河北师范大学的一个成员。

您能列举一些我们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的知名校友吗?

田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外语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在北京工作,都是很优秀的。2001年时,大约有近200位在北京工作的河北师范大学外语专业毕业生及老师曾举行过一次聚会,现在估计更多了,没有统计。据我所知,不少校友在北京高校或出版单位都是骨干,如:首都师范大学的董启明教授(75届),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副院长刘树森教授(83届),外研社总编徐建中(87届),北京语言大学的外国语学部主任张宝钧教授(88届),清华大学外语系博士生导师范文芳(88届),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社长郝建华(91届),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分社社长贾巍(97届)等都是河北师大的毕业生。这使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也再一次感受到河北师大的教学实力以及良好的传统。

那之后,您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工作经历有什么感受,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北师大工作了近13年,现在退休了,回首这些年的工作,有两点体会,(1)努力工作,献身教育。我是带着万分不舍和心向高处的矛盾心理离开河北师大的。在北师大工作期间,我一直秉承母校“怀天下,求真知”校训,以及认真踏实的态度从事教学工作,我的课程在北师大很受学生欢迎,我曾荣获北师大第5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荣获北师大第2届“钱媛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荣获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工会“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标兵”奖。每次获奖时,我都由衷地感觉,我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校的培养,我特别能体会到自己为母校争光的骄傲。(2)追求卓越,不断进取。我与母校结缘30多年,对母校有深深地归属和认同。北师大是部属重点师范大学,来到北师大后,我工作的范围和视野都有了很大的拓展,我指导了20多名博士研究生,曾受聘参与了教育部对多所大学的教学评估工作,曾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委员会副理事长,受聘担任教育部第一批国培讲课专家,担任教育部立项的中小学英语课本中方主编等工作。这些工作经历大大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锤炼了我对外语教育工作进行不断反思、提升和建构新的理念,直至能引领学科发展的能力。自己有时会想,虽然我从河北师大走出来了,但每当我取得一些教学或学术成就时,心中油然萌生了一种既为自己的成绩可以为母校争光而感到骄傲,又对母校多年的培育无限的思源感恩之情。。

听完田教授的经历,我们感触很多。教授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并且对于工作也很认真,这种精神让我们受益匪浅。那您现在对师大学生,对外院学生有什么寄语吗?

田教授:我很留恋在河北师大做学生时的快乐时光,我想寄语母校今天的各位同学,天道酬勤,有耕耘就有收获。做学生要勤奋刻苦,还要善于钻研。能在河北师大读书很幸运,我们的师资很优秀,我们对未来要有信心,要有理想。

我还想针对我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提几点建议,建议大家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1)夯实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本功,这是我们的专业和特长,是我们的立足之本。要做到知识扎实、技能熟练;特别是语言技能的训练,一定要多实践。不少同学语言知识知道的很多,但是听说读写不熟练,一定要勤学多练,多实践;(2)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熟悉和有效利用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纸质、电子和多媒体学习资源,讲究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适当博览群书,注重母语的学习和提高,注重阅读有关文学、历史、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4)要注重培养自己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视野,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注重学习和了解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提高得体、准确使用英语的能力;(5)要关注和学习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细心观察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为自己将来从事外语教学积累经验。最后,祝愿大家学习优秀,事业成功,有更多同学的名字跻身知名校友的行列。

最后,对于母校,田教授想说些什么呢?

   河北师范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淳朴的学风,是一所百年老校。真诚的祝福母校的与时俱进,发展越来越好,再创新的辉煌。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报答和感恩母校对我的培养。

非常感谢田教授跟我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我们也将记住您的教诲,以您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一同为母校争光。再次感谢田教授。

后记:

学之楷模 师之典范

访田贵森教授有感

初见田教授,是在北师大的科技楼前,教授打远处走来,面带笑容,亲切的问到:你是河北师大的学生吧?我连忙回答:是的,田老师,我是河北师大外院的学生,代表母校来看看您,非常感谢您能接受采访。田老师笑的特别开心,说道:咱们师大有人来看我,我太高兴了,有感情呀,想咱们师大。田教授对河北师大深深的眷恋和思念溢于言表,看着老教授的笑容,一股感动之情涌上我的心头。


之后,我们准备坐在花园的长椅上进行采访。由于刚下过雨,长椅上有些雨水,我连忙找纸巾给教授擦椅子。田老师说:没事,我来就好,谢谢你呀。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特别亲近的长辈,没有一点距离感。我向教授介绍到:这是母校给您的礼物,有咱们师大文化特色的一个笔筒,还有给知名校友的一封信。教授连声道谢,仔细阅读信件的每一个字,慢慢打开笔筒,又小心翼翼的装起来。看得出来,田教授拿着母校的东西,定是想起年轻时候自己在河北师大学习和工作的往事了。我告诉教授,这次来就是访谈几个简单的问题,希望您可以分享一些在河北师大和北师大的学习、工作经历;自己对于研究和教学的看法;以及对于师大学生,对于母校的寄语和期望。教授特别认真,又重复了一遍问题,反复确认,不停问母校是让我做这些吗,还有其他的吗,我这样说可以吗?并且自己又思考了好久,在纸上写写勾勾。看着教授认真的样子,就可以想象到它是多么重视这次采访,多么重视母校的每一件事情。采访过程中,教授一直面带笑容,言语之间都透露出自己对河北师大的感谢,尊重和崇敬。无论是师大的老师学生,还是学习氛围,都为他之后取得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使之后来到北师大工作,他也不忘母校,经常和母校的老师们一起进行学术合作,共同发表学术论文。教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非常感恩河北师大,师大就是我永远的根。


采访结束后,田教授又邀请我去专家餐厅吃午饭,我连忙说:太打扰您了,老师,给您添麻烦了。教授说:不麻烦,还可以再聊一聊,我很高兴与母校的学生交流,前几天你们有个学长给我发邮件,问一些研究生参考书目,我一看是咱们河北师大学生,就认真的查阅了资料,详细回复了邮件。教授的热情和亲切使我感到他就像自家的爷爷一样,细心照顾着自家的孩子。虽然田教授已经离开河北师大,但从没忘记河北师大对自己的培养,从没忘记在自己有一定成绩之后要时刻感恩母校、奉献母校。吃饭的过程中,我和教授聊起了生活,教授前几年做过一个手术,现在每天坚持锻炼、注意饮食。我说,您老一定得注意身体呀,这是最重要的。教授笑着说: 谢谢,放心吧,我每天要努力走一万步,心态得好,得乐观。我这次回北京,见见学生,今天我要见四个学生,两个博士生,讨论论文,一个硕士毕业生,还有你。老师笑着说这些事情,我却深深的被老师的敬业和乐观打动。已步入花甲之年的老师,还时时刻刻惦记着学生,惦记着研究,惦记着母校,还有对待生活的乐观精神,这就是一个老师能给学生树立的好榜样,我想这就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吧。


吃过饭,田教授和我来到北师大标志性建筑物前合影,又帮我去打印店复印资料,我说自己去就好,让老师赶紧去忙。教授说:不用,我得完成母校布置的所有作业和任务。最后田教授离开前,还特别嘱咐我要给学校,给领导,给老师,给学生带去问候。看着老师离开的背影,我想这就是一个老师应该成为的样子,生活态度乐观向上,教学态度积极认真,做人态度正直善良。田教授走到拐弯处,回头看见我还在原地不动,注视着他,就朝我招招手,说:快走吧,路上慢点。刹那间,我的心里暖暖的,这就是老师的魅力,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短暂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从心里深深的佩服这位长者。相信每个师大人都会从田教授身上汲取一些精华,让我们一起向我们的学长学习,田教授无愧是学之楷模,师之典范。






                                                   王志耕(右二)


王志耕教授

访谈时间:2015年8月7日

访谈方式:当面采访

访谈人:刘稷、刘晶晶、魏传勇、祖跻洲、元绍华

被访谈人:王志耕

被访谈人简介:王志耕,男,1959年生于河北任丘。文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兼职教授。1982年3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5-1988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专业,师从王智量教授,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1996年合并为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1993年分别以国家教委公派访问学者和校际交流访问学者身份于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师范学院和伏尔加格勒师范大学进行访学。1997-2000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师从程正民教授,获博士学位。2001年7月受聘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访谈内容基于王教授的人生经历、从业经验等给我们在选择职业、大学生活方面以指导。

王教授从他的大学生活讲起。在考大学期间正遇文革结束,由于要兼顾家里的劳作,并且只有短短的几天复习时间,学习的内容并不充分,高考成绩不理想,在班里的名次也不如人意,与自己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一时间,当时的王教授陷入了深深的失落与不甘。讲到这里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便是“如果你不满意现状,就去努力的改变它。”接着,王教授做出了他的选择:去追赶那些在他前面的人,超越他们。论文写不好,就一遍遍的写;少有导师关注,就抓住一切的可能去得到指导;没有人愿意施以帮助,就靠自己一点点的改变。终于,在毕业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后来由于不满足于当时的成绩,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深造,值得一提的是,硕士毕业之后,有一个前往俄罗斯交流的机会。王教授意识到,为了那仅有的一个名额,以前所学还不够,必须要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恶补俄语。对于而立之年的人来说,也许安于现状就好了,然而这并不适用于有追求之人。最终他成功了,代表学校去访学。这也奠定了其后来对世界文学的研究基础,包括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在南开大学任教于世界文学专业。

抱怨和妥协都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王教授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一直努力下去,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更好的未来,就要为之奋斗。

俗话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攀登上成功的顶峰的可能,但胜利却永远只向强者招手!成功的路上布满荆棘和坎坷,跌倒在所难免,受伤毋庸置疑,难的是你能否在饱经困难和挫折后,仍能喊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在生活中,我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抉择。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为了改变现状,而去拼尽全力,不达目的不罢休?放弃是一个念头,而永不放弃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选择前者,因此,我们极易成为普通的没有一点棱角的人,而有些人却坚定得近乎倔强地选择了后者,这种人虽是少数,但他们却往往能赢得大多数人的掌声。几乎所有的成功者,例如王教授,都选择了坚持下去,走过那些荆棘,迎向美丽的康庄大道。

懂得选择自己想要的,然后执着地、一往无前地去追逐它。永远不要说放弃,也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拥有。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的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我想,王志耕教授用他宝贵的时光给我们分享他的故事,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样一种道理,一种坚持自己内心的精神。





                                                 李海波(中)

李海波研究员

应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2015年7月11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海波访问母校,为学院师生做学术报告,并与学院领导班子及学生代表座谈。

李海波研究员在访谈过程中为当代本科物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指明了专业及学习方向,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坚持自己的目标,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访谈记录如下:

1、大家对于研究所研究员的工作比较陌生,您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工作?

高能物理所是我们国家主要研究粒子物理的。主要是做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人员主要做数据获取、数据分析;还有工程师负责高等仪器的维护;同时还担任国科大人才培养和教育。为高能物理实验的学生授课。

2、您在大学学习的阶段的哪些课程对现在的工作和发展比较有帮助?

对于物理专业学生;普通物理、力学,是基础课程,尤为重要。刚进入大学,刚入门从高中到大学有这个跨度导致学生放松。但其实,这门课程比较难,要想学好不容易;而且他是连接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一个桥梁。谈到真正对科研有帮助的应该是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和热力学统计。量子力学是研究生们的基础课程,研究生以后还要涉及高等量子力学。

3、现在大学生选择专业时比较迷茫,您认为你选择专业时应该看重兴趣还是看重该专业的就业率?

对于这个问题,当然,首先应该是兴趣。因为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做出成绩的。同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等到深度做科研,做研究生的时候老师交给的第一个题目就是调研,从几十年钱的文献资料里边查找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兴趣。通过实验得到一手资料,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也是培养兴趣的一个过程。从数据库中一点点分析处理,培养对物理的兴趣。做完几个课题之后再去回顾,再看的时候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所以兴趣和就业并不矛盾。

4、您认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首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有想法去培养和练习。责任,培养自己。不轻易放弃,培养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大学期间做的实验寥寥无几近代物理实验是关键。最感兴趣的是电路实验,多做实验,实验是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轻易放弃。

5、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您觉得这对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我是2000年在国外念的博士后。它一开始叫“百人计划”,是95年科学院提出的,人才从国外引进,在国外待四年以上。我是第三期的,这个东西是给你配实验室和助手让你可以研究自己的实验。05年的标准是给200万的启动资金,它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包括我自己去国外进行学术教育和研究。这对我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6、您对想要往这个行业发展或者对物理研究感兴趣的物理学子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比如一些建议。

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一定要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大学只是一个开端,如果想要钻研物理的话至少也要当上研究生,最少还要学两年的理论研究。

在与李海波研究员的交流过程中作为物理专业的一名本科生被前辈师兄知识与研究的专业性、对于物理的那份执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的折服。他在言谈举止中都吐露出一种物理人专有的那种精神与态度。同时还为我们后辈学子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

在访谈最后的时候李海波师兄对我们说,一定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现在的师大已经变得越来越美好,而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把我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这让我真切的意识物理学院永远是我们的家;不管走到那里我们都不会忘记母校的殷殷教诲,我们永远是师大人。






                                              耿怀民                   韩壮

耿怀民  韩壮校友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优秀校友——耿怀民

在2015年8月6日星期四我对2005届的校友耿怀民、韩壮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主要围绕两位学长的创业经历以及公司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耿怀民,男, 1981年,河北衡水,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1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2005届本科毕业生。

2008年成立北京空间维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IT服务供应商,主营业务包含区域信息化规划、软件项目咨询、项目实施、软件销售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发展至今,现已拥有一流的软件产品设计和开发团队,专注于研发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先后成功研发了城市综合管网管理软件产品、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软件产品,房屋建设工程实时监管系统软件产品等;公司尤其专注于基于3S(GIS\GPS\RS)技术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是ARCGIS和超图的合作伙伴。成立至今,先后与包括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数百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合作关系,长期结合客户行业特点,为客户提供先进、实用、可靠的信息化技术服务。

韩壮,男,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1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2005届本科毕业生。

2007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成功创设北京争上游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移动政务方面的软件开发以及应用,自主研发的多个应用系统获得了国家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填补了国内科技空白,可谓中国移动政务的领跑者。

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公司曾参与承担多个省部级政府部门移动政务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其中包括与国家商务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林业局、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纪检委、北京市监察局、广西省卫生厅等重大项目;业务涉及卫生部门、农业部门、民政部门、海洋部门、地震部门、气象部门、国防科工部门、电网系统、油田系统等众多行业,有着一百多政府移动执法或办公的项目成功案例,在国内移动政务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作为中国医学法学会的成员单位,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移动卫生监督执法系统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010年在第七届中国东盟贸易洽谈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刚刚崭露头角,就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正在奔涌而来,世界将因为移动互联网而不同。公司将秉承艰苦奋斗、日益精进的企业精神,继往开来,推动移动互联网在政府办公和政府执法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做好中国移动政务第一品牌。

天涯海角,操于指尖;万里河山,控于眼前。带领专业的知识科研团队,掌控精确的地理方位信息。耿怀民为地球装上了实时坐标定位系统,为人类装上了雄鹰敏锐洞察的眼睛!

创优质企业,填技术空白,发展移动政务;积丰富经验,担重点项目,领跑核心科技。韩壮用一片丹心奉献祖国,用满腔激情引领时代。

两位学长的经历让我明白了许多,要给自己做人生的规划,规划自己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和为之奋斗。我要做一个勇敢,自信,有目标的人。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机会走了就不会再来。我们都不想错过机会,但机会却悄无声息的从我们身边溜走。与此同时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我们的父母,用一颗感谢的心去回报我们的社会,用一颗责任的心去对待自己。

学长还为即将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了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确立好目标,必须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锻炼自己。因为大学是进入社会的摇篮,和以前的学习环境相比较,大学有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大学不仅是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自我谋生的聚集地。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很多接触社会,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半工半读,家教、服务员、各中校园代理等兼职都是我们大学生能胜任的简单工作。所以锻炼自己的途径还是很多的。

2 心态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的必要准备。在缺乏良好心态的情况下,创业前景也会受到相应不利影响。

3 经验限制。受年龄及相应学识的限制,大学生很难拥有关于创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创业知识一般也限于“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及在公司运营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以致创业困难。

4 知识限制。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

5 资金困境。由于大学生很难有足够的创业资金,从社会上融资或获取无息及贴息贷款是必然选择。但是大学生创业由于风险较大,较难获得必需的资金。而且一般在获取资金方面也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急于获得资金而不惜贱卖技术,二是过于珍惜技术而不肯做出适当的让步。这些问题都决定了在资金方面难以获得相应的资助。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双赢思维,知己解彼,综合综效。做好职业的生涯规划,并执行。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破釜沉舟是对目标的追逐,卧薪尝胆源于梦想的渴望。他们创新创业,坚韧执着,勇往直前,他们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人生的设计师,他们,是师大学子,更是在筑梦的路上突破阻碍、全力拼搏的师大创客!







                                                     马   坤


马坤校友

2015年8月10日我们如约采访校友马坤。初时的心情是很平静的,只是把这看成一项任务,这份平静一直持续到听到那个温润和气的声音笑着和我们说“学妹们好”。一瞬间觉得心中一阵暖意。不管我们年龄相差多少,经历有多么不同,我们都曾经在那个让我们引起为豪的校园留下幸福与艰辛,也把大学时代这最珍贵的时光留在了那里。于是在这早晨淡淡的阳光下,我们开始了这一次的长谈。

访谈时间:2015年8月10号

访谈方式:面谈

访谈对象:马坤,优秀毕业生


访谈内容:

问:师姐,咱们学校有采访优秀校友这个社会实践,我们大家一直推举采访你,把您当作我们的榜样,通过您的经历让我们这些师弟师妹们越来越优秀。

答:我哪有那么优秀,就是一直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想要的,努力实现我的价值。

问:师姐您谦虚了,那就您的学习经历而言,您感觉我们最需要什么,最不应该怎么样?

答:我认为当代学生最应该有的是思想,有自己的思想,不是完全相信课本追随课本,不人云亦云,做好自己,其次就是要多读书,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读书是永恒不变的,我们需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读的多了,这样才会有思想,才会有自己的认知。

最不应该呢:就是要想到就要做到,不要拖延症,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会有什么样的事情等着你。

问:平时我们总是会说对待学习要“细心”、“用心”和“认真”,关键怎样才算做到呢,这些百年百谈的话题以什么样的意义存在呢?

答:我们学的都是师范类专业,教师的职责就是“传业授道解惑也”,最重要的不过“务实”二字。倘若做这项工作总不能做到“细心”、“用心”和“认真”的话,那么这个老师也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

问: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总会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您是怎么过来的呢?

答:说实话,到了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社会更是社会,会有对很多事感到无奈、彷徨,但是经过一段的磨合,相处,换一种心态,就会发现,你遇到的都不是事,只要能解决的都不是事,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在成长,成熟,抛去青涩懵懂。

问:你认为学习或者参加工作,先从什么样的状态做起,能学到最多的知识、最有益的发展?

答:刚开始呢,就是会没有经验,就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交流,虽然我们曾经也上过许多年的学,但是,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要和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学习,自己多学会思考,寻找方法,这些都不失为好的方法。

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个人品质,性格和能力对我们来讲是重要的?

答:我认为应该有三心:信心、耐心和细心。还要坚持和信念,这些都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问:您认为,目前当老师的行业前景如何?

答:我认为而言,这个行业所需的人并不会逐年大量的增加,因为毕竟学校和学生的数量是一定的,也许,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不太容易找到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学校对于师资力量的追求就会提高,从而加大了对师范类学生的要求。

但是,这个行业的发展要求会是好的,毕竟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么|!

问: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你的大学四年生活,你会用那些词呢?

答:充实,满意,充满激情,也有紧张,细致规划自己的生活,收获颇丰,友情,知识,生活,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问: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请学姐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方法。

答:首先,我觉得你说的非常对,学习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的成绩还不错,但是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但是,既然说到了,我有几点想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从中取长补短。首先,我认为应该保证课上的学习效率,我跟大家一样,认为梦想中丰富多彩的大学不应该是被专业课和选修课任务占的满满的,所以我不愿意占用太多课余时间去学习,这就意味着要想不被那些任务落下,就要将课上的东西当堂吸收,或者尽量多的吸收。其次,如果课余生活并不能花费你的所有课余时间,或者如果你希望能在学业上有些成就,那么,就给自己安排一个固定时间固定计划的自习,把课上的笔记看看,老师留的作业做做,大概的了解一下下节内容,这些事情,只需花费两小时左右,但是效果会是意想不到的,毕竟我们的专业课大多一周一节,我们对其记忆的加深,一定是要建立在不断地反复当中的。如果做到这两点,并坚持下来,那么专业成绩一定有了牢固的保障,学习习惯也会变的很规律。

问:学姐,你认为大学生应该怎么规划大学生活?

答:规划是一定要有的,在规划中首先要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针对不同的目标,可以将倾注的时间做不同的安排。我当初的目标是考研,所以我会在大一大二将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打牢固,英语课也会比较重视,因为不但考研英语比较难,而且中间我们还要攻克英语四六级的难关。在保证了每天的学习后,我认为发展一门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必要的,一来可以让课余时间更有意义可以让生活更丰富,二来艺不压身,也许哪一天你不经意学到的东西就会派上大用途。再者,多参加实践活动,从中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甚至是领带才能和统筹大局的本领。

问:学姐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式是什么样的?您认为考研对您日后的工作有什么助?

答:就当今的应届生就业形式来讲,确实不容乐观,僧多粥少,同学们又往往眼高手低,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者是让自己满意的职位的人越来越少。我认为,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既然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那么我们与其花时间去抱怨、去苦恼,不如将时间投入到更有用的事情上,所以考研可以让我储备更广泛的专业知识,磨练自己,提高能力,让自己更适应这个社会。去为你的理想就业储备让你打败众多求职者的实力。

问:在大学四年,学姐是怎样处理好你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呢?

答:与人交往的前提是真诚。在校园里,我们有着固定的身份,作为老师的学生,我们对老师就要尊敬,作为同学和朋友,我们对同学和朋友就要关心和友爱,这是原则,是基准线,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么我们大学生的身份就是失败的。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首先就要做到以身作则。在同学中建立最起码的信任,就要让大家看到你的态度、诚意,看到你在努力,那就是你希望别人做的事自己要先做,你希望别人不要做的事,自己坚决杜绝,这就是以身作则。真诚是与人交往的第一步,我们用自己的真心去对待周围的人,不以德报怨。其次,要公开、民主的解决问题,让大家都成为主人,这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做好老师与学生间的桥梁,让老师因为欣赏自己而更认可这个班级,也让同学们因为信任自己而更配合老师的工作。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想要有好的人际交往,希望扩充自己的朋友圈,那么有很多人际交往方面的原则是不用多说的,比如诚实,对人热情,将心比心,宽容等等。这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能会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擅长,那么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多实践。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学习一些书面上的技巧,然后走出教室,多参加活动,与人交流,多锻炼一下,经历多了就好了,从中锻炼人际交往这门深不可测的学问。

问:回首四年的大学时光,你觉得有什么后悔的或者其他的感受么?

答:没有什么后悔的,觉得过的很充实。让我说说感受的话,我想在这里表达一些我的感激。感谢欣赏我并一直鼓励我的导员,让我加油不懈怠,一直向前走。感谢配合班级工作、为班级做出大大小小贡献的每个同学,感谢与大家一起度过的千金不换的美好大学时光,让我们体会大学友情的真诚,感谢自己这么努力的做到最好没有留下遗憾。希望我的学弟学妹们也拥有一段充实绚烂的大学生活!


问:转眼间,采访就要接近尾声了,最后想在请教您一个问题,您作为过来人,对我们这个专业的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答:嗯,这个专业也是我当年学的专业,首先对于这的专业来说,我们应该去广泛的涉猎知识,去读有关我们专业的书籍,接着四年的大学时光多去学习,相信它存在的价值。在生活中,要吃苦耐劳,勇于实践,多去参加一些活动,以丰富自己的履历。


结束:好,师姐,非常感谢您今天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天的采访到这里就结束了,再次的感谢您,希望您以后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母校也越来越好。


活动感受:马坤师姐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毕业生,她的成绩常年在学校名列前茅,参加各种活动。通过这次对她的采访,让我明白了许多,得到了这些感触:

1、这个也是最重要的,凡是不过“用心”二字。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心,用心观察,用心感受,用心去做。那样,即便是做的并不完美,那么也会很不错了。

2、积累个人的信誉,做人做事,要有诚信原则。有句老话,叫做“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这句话几乎在每个校园都可以看见。这不仅要我们做到,更要要求学生做到。要让别人放心的的把事情交给自己去做。

3、要在生活中总结经验。

4、要积极的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要多向他人学习。这样,你就会再多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多一个角度去认识。

5、要注意多积累人脉,人们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么,多个朋友不见得是件坏事。


版权所有©2013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冀ICP备18011017号-3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