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  |  教育基金会
文学评论家——冯健男先生
时间:2016-09-28 12:34:46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0



                                             冯健男先生在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文学评论家——冯健男先生


冯健男(1922—1998),男,湖北省黄梅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49年参军南下,历任中南军大广西分校宣教干事,中南军区《战士报》、《解放军文艺》编辑,张家口地区文联、河北省文联干部,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文学学会会长。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专著《作家论集》《作家的艺术》《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东山少年》(儿童文学集)等。编著《荷花淀派作品选》、《冯文炳选集》,主编《晋察冀文艺史》、《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略》等。《作家论集》获河北省首届文艺振兴奖。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冯健男一直活跃在当代文学评论领域。他的批评视野是广泛的,不仅对同时代的作家如梁斌、孙犁、周立波、柳青、赵树理、丁玲等人给予重点关注,一评再评,而且对一些不大为人注意的作家和诗文,如聂绀弩《散宜生诗》,茅以升《别钱塘》,以及被人遗忘的诗人石民等给予关注和研究。冯健男长期在河北省工作,对河北省的文艺工作充满感情。新时期以来,他以极大的热情关心着河北文学和河北作家的成长,先后对铁凝、陈冲、贾大山、韩映山、何玉茹等作家的创作发表评论。在他早期的文学评论中,对孙犁的评论是一个高峰。由一组文章合成的《孙犁的艺术》,用诗话一般的优美语言论述了孙犁的诗一般的小说、散文以及作家的艺术风格。他的批评得到了作家的认同。孙犁说冯健男的文章“识见醇正”“时见精彩”,行文有时“具笔削之功”,“得剪裁之当”。冯健男对梁斌《红旗谱》的评论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也因此产生了很大影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他对现代名家所写的诗词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毛泽东、柳亚子、董必武、陈毅、郁达夫、田汉、老舍、赵朴初、胡乔木、聂绀弩、鲁迅、叶圣陶、邓拓、茅以升、刘海粟等。
   冯健男是一位具有很高理论意识和修养的批评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学批评的理论文章,对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梳理,如《谈文艺批评》一文对文艺批评的主题、标题、借鉴、引证、复述、举例、细节、比较、文采等问题进行规范,这是对文艺批评基本功的要求。同时他还发表了《文艺批评的性质和职能》《文艺批评的形式》《关于更新文艺批评和研究方法的问题》《文艺批评的思想标准》《文艺批评的“细节”》等文章,基本构筑了一个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思想为基础,同时也渗透了中国传统的批评精神和方法,以及他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批评经验。
   冯健男文学批评思想强调的是宝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评论家所需要的,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应始终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批评原则,秉笔直书,知道就写,不知道不硬写。他在批评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有人建议他写废名评传,因为废名是他的叔父。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废名回到家乡教书,直到抗战胜利。这一段时间,废名对青少年时期的冯健男先生产生了重要影响。1946年,北京大学战后第一次招生,冯先生报考北京大学西语系,被录取。废名也重返北大任教。这样,叔侄二人一同离乡北上。一个在北大教书,一个在北大读书。试想还有谁比他更适合为废名作传呢?然而他却说:“我写不了这个。一因其人其文难懂,二因资料不足,写不出,岂能硬写?这是大不敬,我不为也。”在出版社的约请下,他写了散文式的回忆录《我的叔父废名》,却不以“评传”冠名。他说:“废名是我的叔父,我就写我的叔父怎样待我;废名是我的先生,我就写我的先生如何教我,废名说他是哲学家,是佛教徒,这是我不懂的,我就不说什么;废名是文学家,我就说我所知的这么一些事体”。他的废名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
   冯健男文学批评十分关注文学的想像性和形象性问题。他对毛泽东诗词阐释的重点都在这方面。甚至他临终前口述的一篇文章还是《文学的想象》。正因为如此,他的文学批评也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形象性。他分析作品和复述故事,不喜欢用理论的语言进行抽象的概括,而是注意呈现原作品的画面。他经常用中国传统的意境美学,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展开对作家作品的评论。
   冯健男主张“对具体的批评对象作具体的分析”,对于作家,他不是简单地用同一公式去要求,而十分重视研究作家的创作个性,并反对把不切实际的“标准”强加在作者头上。例如有人批评孙犁“回避生活中的尖锐矛盾”,“表现生活面窄小”。冯健男当即指出:“因小见大正是他的长处”,故事篇幅和题材有时是小的,但”精神世界却不小,甚至深远和高大”。对于作品,他力避主观武断。他尤其注重文学批评中的“细节描写”。他说:“如不抓住细节,在‘宏观’之中作‘微观’的研究,就难以作出中肯和真切的批评
。”他认为提倡“细节描写”,是纠正文艺理论批评公式化、概念化的一项有效办法。

   冯健男的文学批评形式是多样化的,他反对模式化的文艺批评。他在《谈文艺批评的形式》一文中说,有人认为文艺创作要讲形式,文艺批评有什么形式可讲呢?他认为,文艺批评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单调的。他介绍了诸如论文、政论、书评、剧评、影评、概评、评传、随笔、书信、序跋、诗歌、诗话、词话、评点、对话等多种批评形式。他自己也是这样实践着的,他的批评文章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冯健男文集》的出版,是中国文学批评界的一大幸事,它使读者得以窥见一位当代文学批评大家的风采,使冯健男留下的文学批评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版权所有©2013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冀ICP备18011017号-3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