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  |  教育基金会
李何林
时间:2015-05-20 07:00:26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0


李何林(1904--1988),安徽省霍邱人。鲁迅研究奠基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奠基者。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教师。

1929年,李何林编著了《中国文艺论战》和《鲁迅论》(1930年出版),开始了他的鲁迅研究的治学道路。也就在这一年,因为“未名社”被查封,李霁野等人被捕,李何林也因参加过未名社的活动逃出北京,来到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也就是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当时女师学院刚成立,设立国文、家政两个系,各招学生一班,李何林就成了国文系最早的教师之一。女师学院,李何林继续着他的鲁迅研究,并且向学生传播鲁迅的作品和精神。他是河北师范大学历史上最早的鲁迅思想传播者。

从编著《鲁迅论》开始,李何林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对鲁迅精神的研究和传播上。五四时期,李何林还在安徽读师范,就非常关注当时的文艺论争,非常敬佩和服膺鲁迅先生的文学主张和伟大精神。后来,他带着革命的风尘和炮火的硝烟投身文学事业的,所以他非常敏锐地感觉到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深刻的批判精神进取意识。在编著《鲁迅论》时,他的着眼点就十分明确,他认为,“鲁迅和鲁迅的著作惹起近年来国内文艺界和思想界的广大的注意,是不可讳言的事;同时因注意而发表的对于鲁迅及其著作的意见或称批评的文字,是也颇不在少数的”,而编辑这些文章,是为了“献给一般留心中国文艺界和思想界的朋友们”。李何林十分重视鲁迅在“思想界”影响,显然,他已经把鲁迅不但作为一个文学家,而且也作为思想家来对待了。对此,张怀瑾教授有独到的见解:“何林同志的前半生和鲁迅的晚年正相衔接,在旧中国的社会熔炉中经受锤炼,应是属于同一文化圈中成长起来的革命知识分子,他本人即和鲁迅支持的‘未名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迈开了作为文化战士的第一步,客观条件使得他和鲁迅存在着许多共同语言,有可能做到灵犀相通,对研究鲁迅生平、文学活动,体察鲁迅精神的精髓似比他人仅从书面材抖去把握,占有更直接、更为深刻的有利条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曾经历了由‘彷徨’到‘呐喊’的上下求索的人生历程,何林同志的一生,大抵也曾经经历了由彷徨到呐喊的人生历程。鲁迅曾经走过的道路,对于何林同志起了无可估量的先驱者的作用,所以他倾注心血,研究鲁迅,并且表现得过分的执著,数十年如一日,差不多耗去了毕生精力。作为一种对事业的追求,这也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鲁迅那种崇高的献身精神在何林同志身上的又一次闪光,鲁迅精神的火炬传递到了何林同志这一代手中,真正能够执著地继续传递者,已经屈指可数,历史赋予了他以重任,他没有辜负历史的重托,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培养了更多的新一代的专家学者,把光和热发挥到了他的极限,没有任何的迟疑和丝毫的保留,何林同志堪称传递鲁迅精神火炬的一代传人,完全可以当之无愧。”


版权所有©2013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冀ICP备18011017号-3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