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  |  教育基金会
一二九运动中的河北十七中学和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时间:2015-05-29 07:47:38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0

一二·九运动中的河北十七中学和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发生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学生运动的又一座历史丰碑。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洗礼,青年学生的心中播下了民主、科学的种子;在一二·九运动中,中国的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自觉地把民族解放的重担挑在了自己肩上。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我们的前辈校友为挽救祖国危亡,舍生忘死,英勇奋斗,慷慨激昂地上演了一出悲壮的历史活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忘的回忆。
   首先说位于北平的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学(河北高中),这是我校的源头之一,是一所富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很早以前,学校就有我们党的组织在活动,1930年,学校就成立了以刘心志、萧汉英、荣千祥(高棠)等为干事的学生自治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抗日救亡的呼声震撼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十七中的学生成立了“反日救国团”,编写了“反日救国三字歌”:“……要国存,要家立,须抵抗,须努力。头可断,血可沥,不屈服,不丧气”,他们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在校内外广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十七中的学生还以发起者的身份参加了“河北学联抗日会”(该会于1931年10月11日上午在十七中校长办公室召开成立大会),并且派学生参加了“平津学生南下赴京请愿团”。他们一连三夜,在前门火车站雪地里卧铁轨拦火车,去南京的路上,只吃点玉米面饼子;到南京后,住在金陵大学体育馆,饥寒交加,有的还生了病。1933年,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荣千祥被捕,学校的革命活动转入低潮。但随着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发生,学校的学生运动又掀起了高潮。学生参加了北平学生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大游行,学校当局为此将康世恩等10名同学开除学籍,激起了学生们更大的义愤。1936年2月17日上午,北平市学联组织了西城区800多名学生,加上十七中的200多名学生,共1000余人,浩浩荡荡地护送10名同学回校,吓得校长躲进了棺材铺。后来,警察围住学校,逮捕了未及撤离的郭清同学,并将他迫害致死。因此,又激发了有名的三·三一“抬棺游行”,狠狠地打击了反动政府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广大市民的抗日情绪。
   另外,我校的另一支源头,在天津的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学生们也积极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一二·九、一二·一六爱国示威游行的消息传到天津,同学们积极响应,在1935年12曰18日举行了规模浩大的示威游行。当游行的队伍来到河北女子师院门前时,正在上课的同学冲到街上,加入游行队伍,有的缠过脚的同学把鞋都挤丢了,绑上男同学的鞋仍然坚持游行。作为一二·九运动的继续,1936年4月23日到25日,天津的学生举行了总罢课,女师学院就是发起者之一。5月28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增兵华北,天津爱国学生又举行了声势更大的游行示威。这两次活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学生都是积极的参加者和组织者。为了扩大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向更广大的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天津学联还组织了暑期义务教育促进会,女师学院的学生到天津郊区义务施教,她们白天给在校学生上课,教唱《打回老家去》、《九一八》、《五月的鲜花》,教授《最后的一课》,晚上给成人上课,教他们识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还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活报剧,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一二九运动中游行的女学生



版权所有©2013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冀ICP备18011017号-3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