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  |  教育基金会
杨密婷:倾情特殊教育的“校长妈妈”
时间:2021-06-29 11:53:14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0

杨密婷,1966年生,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我校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现任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工作者,202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曾获河北省骨干校长、河北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河北省百姓喜爱的好官、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党员心语

孩子们的渴望、家长们的期盼是我前行的动力,我愿坚守初心,以百倍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成长历程

在杨密婷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一段微信语音:校长妈妈,我考上郑州师范学院了,谢谢您帮我圆了大学梦!

这是个先天聋哑孩子2017年5月被大学提前录取后,第一时间发给她的微信。这个声音是对这个特教学校校长最好的回报,是对她多年来付出的最好注解。

从1985年参加工作,杨密婷就一直工作在教育战线。2008年9月,她被任命为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半年后又担任校长。

面对全新的领域,面对这些需要关爱的特殊孩子,杨密婷从学习手语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13年来,她为特教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很多特殊孩子的命运因她的努力而改变。

直到今天,杨密婷仍忘不了2012年的夏天,一名4岁的聋哑孩子因为年龄小而不能报名入校,家长离开时无奈的背影,孩子望向她时渴望的眼神。烈日下一家三口的汗水和泪水,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杨密婷说,每一次想到他们,都觉得自己肩上扛得是沉甸甸的责任。

学前康复对这些孩子具有抢救性的意义,她决定开展学前康复教育。几经奔波,当年底,学校就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学前康复中心,这一做法比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要求提前了一年多。

一个月后,当那个孩子的妈妈来接女儿时,迎接她的是一声并不十分清晰的呼唤——“妈妈!”这一声“妈妈”惊呆了她的母亲,她抱起孩子,流下的泪水打湿了孩子的小脸……为了让更多这样的孩子早日康复,杨密婷又寻求医院的支持,坚持医教结合,实施抢救工程。如今,学前康复已经让60多个聋哑孩子开口说话,回归到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就读。

教育是贫困的“隔离带”,这是杨密婷一直秉承的理念。她深知要想让这些特殊孩子将来融入社会,必须教给他们一技之长。

多年来,学校探索发展了一条“康复—教育—职业培训—升学—就业”多元化办学模式。杨密婷培养出全省第一名聋人本科生,高考升学率也稳居全省前茅。2016年她所在的学校在全省率先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2017年成为首批面向全省招生的重点学校。她与5家著名企业联合办学,先后让1500多名三类残障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昔日的家庭包袱变为家庭经济收入的顶梁柱。


永念党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杨密婷他们正在加紧排演全国首部残健人士融合出演先锋戏剧《红妈妈》。

“红妈妈,代表的是党的关怀、温暖,以及把这份关怀传递给特殊孩子的所有爱心人士。”杨密婷说,这部剧的演职人员主要是在校的师生和部分家长及社会爱心人士。内容根据发生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身上的真人真事而创编的。戏剧将在6月底在邢台首演。

杨密婷一直强调,没有党和国家的支持,就没有特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这些特殊孩子们的今天。所以他们要在今年排演这样一部戏剧,来表达全体师生对党的感恩之情。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杨密婷说,学校能得到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鼎力支持。

特殊教育需要惠及所有特殊儿童。多年来,她想的、做的就是如何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特殊孩子,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改变命运。

“让教育多延伸一公里——送教上门”这是杨密婷从2012年开始和学校党员教师带头开展起来的一项服务。主要解决那些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到校就读孩子的上学问题。

阳阳是学校第48个“送教上门”服务的学生,阳阳由于脑瘫无法进入学校学习,老师为他制定了“一对一”的学习计划并按时到他家里上课,党员教师们还捐款为孩子建了“康复角”。虽然只是一个人的课堂,但是传出的读书声却让这个家庭从被遗忘的角落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杨密婷说:“老师们都是义务做这些,他们什么都不图,就为了让这些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有学上,让这些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

如今,送教的脚步越走越远,走进的家庭越来越多,送教教师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近10年来,老师们行程4万多公里,先后让130多名孩子享受了送教上门的服务。

(素材来源:《河北工人报》报道  编辑:张弘)


版权所有©2013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冀ICP备18011017号-3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